叮咚~您有一份提高无缝克隆连接效率的『技巧干货』待查收!
说明书

产品简介

无缝克隆是一种新型基因克隆技术,它可以同时将1到多个片段高效的插入到任何载体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无缝克隆方法是Gibson Assembly和In-Fusion Cloning。这两种方法的在原理上非常相似:都是通过外切酶产生黏性末端、然后利用体内或体外重组酶进行连接,得到重组片段;但两者用到的酶却完全不同。我们一起来了解无缝克隆的秘密。

 

Gibson Assembly原理

Gibson Assembly是由Daniel Gibson和J.Craig Venter在2009年提出的。Gibson Assembly要求目的片段与线性化载体首尾具有一段互补重叠的同源臂序列;利用T5 exonuclease的5’一3’外切酶活性产生3’黏性末端,之后同源臂进行互补配对,再利用DNA polymerase延伸补齐片段上的缺口部分,最后通过Taq DNA Ligase连接DNA片段中的缺刻,完成克隆组装。

 

Gibson Assembly原理示意图

 

In-Fusion Cloning原理

In-Fusion Cloning利用了In-Fusion酶能够识别3’末端碱基,具有3’→5’外切酶活性的特点。通过In-Fusion酶产生5’黏性末端,互补重叠片段退火配对;再将重组片段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内,重组片段序列中的缺刻在菌体内进行连接,获得重组序列。

 

 

210711.jpg

In-Fusion Cloning原理示意图

 

无缝克隆的优势

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依赖于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和T4 DNA连接酶的使用,DNA片段与载体经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相同的末端,然后利用T4 DNA连接酶反应实现片段融合。这种方法受到酶切位点限制,需选择片段与载体序列内部没有、而仅在载体多克隆位点存在的酶切位点。酶切连接的方法一次只能连接单个片段,无法实现多片段同时连接。且该方法中T4 DNA连接酶的辅助因子ATP易失活,影响克隆效率。无缝克隆与传统的酶切连接相比,具有以下优势:

 

 

无缝克隆实验关键影响因素

自无缝克隆技术被大家认识后,得到了众多老师的青睐,但同时也有部分质疑:连接效率为何总是不尽如人意?我们来细数影响无缝克隆实验的关键因素有哪些?

210711-02.png

无缝克隆实验流程

 

片段质量

 

载体线性化方法

线性化载体可以选择反向PCR或酶切的方法:

 

引物设计

 

PCR扩增

 

插入片段与线性化载体摩尔比

 

感受态转化效率

只要注意以上几点,高效无缝克隆实验轻松get。

 

什么?不清楚无缝克隆实验具体怎样操作?

点击下方链接,查看GenStar完整版无缝克隆实验操作视频,带你迅速掌握无缝克隆技术!

https://www.gene-star.com/videos_cont_154.html#coming

 

 

相关产品推荐

请按照实际实验情况进行使用,如有疑问,请联系您的业务员或致电技术支持热线01069738797!